“无陪护”病房推广难在哪?

2024-07-21锦观新闻

 开栏语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愈加迫切。在此背景下,住院看护和医疗养老是卫生健康领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既要保障老年人就医问诊的需求,又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当下,不少医疗卫生机构正在从多个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今天起,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将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养老、看护等话题,探究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哪些举措会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一人生病全家忙”是很多家庭面临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国不少医院推出“无陪护”病房缓解陪护难问题引发广泛关注。“无陪护”病房,是指由接受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生活照护服务,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无陪护”的概念在国内便已经出现,但直到最近,部分城市才开始推行试点,为何这一模式走进大家视野的进程如此缓慢?“无陪护”病房是否真能打破“一人生病全家忙”的局面?其推广面临着哪些问题?连日来,记者走进了“无陪护”病房进行探访。

 


从2021年到2024年

“无陪护”病房开始逐步“破圈”

一次不小心跌倒,导致沈爷爷的老伴儿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儿女不在身边,自己也一把年纪,无奈之下,老两口只能选择在医院请护工帮忙照护。说起辗转五六家医院请护工的经历,沈爷爷长长地叹了口气。他告诉记者,自己请的护工水平参差不齐,经常遇到需要帮助找不到人的情况。

一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推荐下,沈爷爷和老伴儿来到了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第一次接触到了“无陪护”病房。在这里,除了医生护士外,医院为患者配备了一名专业护理员,承担照护责任。

实际上,“无陪护”病房并不“新”。早在2010年,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就提出“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可按需聘用数量适宜、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

在成都,“无陪护”病房有更早的探索。2006年起,作为公立老年专科医院,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开始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施行“无陪护”病房,延续至今。2021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医院陪护服务”项目试点的支持下,也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尝试。但除了这两家医院,记者在成都其他市级公立医院暂未了解到“无陪护”病房的相关推广情况。

照护1.jpg

▲ 护理员为患者剪指甲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2011年,天津医院开始试行“无陪护”病房,目前除儿科外其他科室已全部实现“无陪护”。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2017年起也开始了“无陪护”模式的探索,目前厦门市三级公立医院均已着手准备“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

据相关媒体报道,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浙江、福建、山西、天津、广东等至少十地卫健部门在相关文件中提到开展“无陪护”病房服务,部分地市、区县也开始探索这一模式。

从2010年正式提出到现在,“无陪护”病房正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

 

“无陪护”模式的一体两面

不少市民仍持“观望”态度

从母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开始,邹女士就一直陪在母亲身边,但随着其病情加重,邹女士渐渐变得力不从心。“每天晚上不睡觉,在床上大喊大叫,我必须起床安抚,但第二天要上班。长此以往,我也有点神经衰弱。”无奈之下,邹女士选择将母亲送到“无陪护”病房。她坦言,“无陪护”病房让母亲得到专业照料的同时,也解放了自己。

对于市八医院阿尔茨海默病综合管理中心的护士长周恒来说,照护者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更好帮助患者康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定期翻身,但怎么翻,什么时候翻,哪些情况不能翻,都非常讲究。家属缺少专业知识,很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同时,因为“无陪护”病房中的护理员由医院统筹,在管理上会更规范,分工会更明晰。“我现在固定点对点照顾4名患者,对他们的情况非常清楚,加上进行了专业岗前培训,上手很快。”市八医院消化内科护理员莫翠兰说。

52fcfffc2306020087d5941a21fb600.jpg

▲ 护理员在帮助卧床患者翻身

 

“无陪护”病房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少市民对这一模式仍持“观望”态度。

孙婆婆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自从开始住院治疗后,一直是4个儿女轮流进行照护。“我自己有儿子、女儿,生病之后变成了‘无陪护’,不是摆明了说孩子不孝顺吗,而且一天一百多也不是小数目,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

对于郑先生而言,把最亲密的人、最重要的日常生活照护托付给陌生人,具有一定“风险”。家属不在身边,护工会不会对患者做出过分的行为?家属为患者购买的物品,是否会被护工私用?作为家属如何确认医院对护工的管理是否到位?如果患者摔倒或者出现突发情况,如何划分责任,要不要赔偿?这些问题都是其不愿意让母亲住进“无陪护”病房的原因。

 

护理员人才短缺

高强度低保障加速人才流失

曾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无陪护”病房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然而,这一模式进一步推广仍存难点。除了市民的担忧以外,对医院来说,“无陪护”病房的建设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市八医院照护部主任罗琳文坦言,医院要对护理员进行统筹管理,需要建立专门的制度体系,这就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同时,制度建立需要一定时间,“我们从开始实施‘无陪护’病房,到正式成立护工管理部(照护部前身)用了6年的时间,而直到现在,在职业认同感等方面,我们还在摸索。”

除此之外,人才缺失也是实现“无陪护”病房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厦门为例,据相关媒体报道,厦门的护理员规范化培训工作始于2021年,市场上参与过培训的护理员仅1200余人,如果所有医院同时推进“无陪护”病房,符合条件的护理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同时,目前在医院中承担照护工作的护理员年龄均在40到60岁左右,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来自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照护理念和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培训.jpg

▲ 相关人员正在接受日常照护相关的培训

 

记者了解到,当下,整个社会对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感仍然较低,导致大部分年轻人并不愿意选择护理员这个职业。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陈媛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公立医院无法给予“高薪”待遇,造成部分资深护理员外流。一些医院用心用力培训的护理员,因看到“育儿嫂”等工作工资高而转行,医院很难有挽留的办法。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视频号
抖音号
官方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账号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