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睡好子午觉
2024-12-28康复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睡子午觉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中提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中医养生也提倡:“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子午觉是指在每天的子时(23点-凌晨1点)和午时(11点-13点)入睡, 子午觉是根据中医理论中“子午流注”而来,它把一日十二时辰与人体脏腑气血流注顺序相配,一个时辰对应一个脏腑,人体脏腑阴阳的变化与自然界的昼夜节律变化相统一,也是天人相应的一个体现。

老年人面临的睡眠挑战主要体现在:
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时间逐渐缩短,睡眠质量日益下滑;然老年养生专家强调,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都需要充足的睡眠,高质量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石。
那么,如何践行健康的养生之道呢?
自古以来,养生法则就倡导“三寒两倒七分饱”的原则,其中的“两倒”就是睡好子午觉,其核心在于:“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子时胆经当令
阴气由极盛开始衰退,阳气开始升发,这个时候深度睡眠,不仅适合养阴,且能保证随着胆气的升化,胆的生化与气化功能正常运行,从而协调脏腑功能;
——午时心经得令
阳气开始衰退,阴气开始转盛,午睡片刻可以使心归于平静,“心主神”,其推动气血运行,滋养心神,从而保证下午与晚间精力充沛。
子时与午时正值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合阳”之时,因此,睡好子午觉能有效调节脏腑气血阴阳,助力老年人维持健康的体魄。

睡前习惯:
a.睡前可静心散步、听轻缓音乐;
b.躺下不看书,不思考,减少大脑活动;
c.刷牙、洗脸、擦身,舒适入睡;
d.梳头--按摩头部,消除疲倦;
e.睡前洗脚、按摩,可运行气血,舒筋活络;
姿势方面:
a.多主张右侧卧位;
b.若仰卧,手不压在胸前,避免俯卧位;
c.切不用被子蒙头睡觉,避免吸入过多二氧化碳。
情绪方面:
睡前避免大喜大怒、忧思恼怒;
饮食方面:
a.晚餐不要吃过饱;
b.睡前不可多喝水;
c.睡前不可摄入咖啡、茶、可乐和巧克力等;
d.可进食富含松果体的燕麦、甜玉米、番茄、香蕉等;
睡后三个半:
a.醒后平躺半分钟;
b.床上坐半分钟;
c.双腿下垂半分钟;
时间方面:
a.午餐后要休息15-30 分钟再睡;
b.午睡时间以30-60 分钟为宜;
c.夜间睡眠宜在11点之前;
d.一天总睡眠时间7-8小时;
那对于老年人群中睡眠欠佳者,又如何改善睡眠呢?
在中医医师指导下,可施予外治方法:温姜水泡脚、耳穴贴压、气功疗法等;也可通过艾灸、按摩安神助眠之穴位(神庭、内关、神门、安眠、百会、足三里等);还可在中医医师辩证指导下口服中药。
“养生之决,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养心,睡能坚骨强筋”
在老年养生法则中,更要重视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防病养生,享受高质量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