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这样预防心血管疾病——
2024-11-07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天气转寒,心血管疾病高发,该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呢?
天气寒冷时,气温下降,人体为了保持体温,会自动调节生理机能。当寒冷时外周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大,血压会显著升高,这明显增加了心脏和血管的负荷,容易导致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管破裂或者堵塞等严重后果,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寒冷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脏负荷,对于本身就有冠心病的患者,心肌氧供需失衡,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寒冷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在低温环境下,人体水分流失相对减少,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浓缩,促使血栓形成的风险升高,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形成,堵塞在心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就会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寒冷季节,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可能比温暖季节增加3-5倍。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寒冷可能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出现心累、气促、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活动耐量下降,住院率明显上升。
研究发现,在寒冷天气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较温暖天气有显著升高,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
1.保暖防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及时增添衣物,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脚部等部位的保暖。头部散热占全身散热的30%,外出戴上帽子能有效减少热量散失;颈部有颈动脉等重要血管,围巾可以保护颈部血管免受寒冷刺激;脚部神经末梢丰富,穿厚袜子和保暖的鞋子很关键。
2.适度运动:运动固然重要,但应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避免在清晨或寒冷的夜晚进行锻炼。可在天气较为暖和的午后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强度要适中,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血管功能,但不宜过度劳累。3.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7-8小时为宜。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激素平衡,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3.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7-8小时为宜。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激素平衡,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1.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七八分饱即可。过量进食会增加心脏负担,尤其是在寒冷季节身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时。
2.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6克。增加水果、蔬菜、全谷物、鱼类等食物的摄入,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1.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项目,以便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迹象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