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科普详细

黄芪虽好 可别贪吃哦

2024-01-14中医科

黄芪,最早出自中医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它味甘,性微温,入心、脾、肺三经,是一味被大众熟知的补气药,享有“补气之长”的美誉。《中国药典》中记载,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托毒生肌的功效。

 

如何食用黄芪

中医辨证分析,黄芪一年四季皆可食用,可提高免疫力、预防流感等。但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每天10g以下比较合适,多用会产生内热和腹胀等不适症状。

 

三煎三煮(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首创)

01传统古方

1.30g的黄芪,用10倍清水(300ml)浸泡半个小时,大火烧开后中火煮30分钟,将汁水滤出备用;

2.加入等量清水大火烧开后文火煮15分钟,再次滤出汁水;

3.重复步骤2;

4.最后将3次煮的汁水合在一起,放入100g大米煮成粥吃即可。

该方法可以充分释放黄芪的药效,同时搭配温和的大米,让补力变得平和,不易上火。

02搭配其他食材或药材

(1)搭配“清”的药材,能除湿、祛瘀滞:

①体内有湿:黄芪+茯苓、白术、玉米须

②体内有淤血:黄芪+玫瑰、山楂

③脾胃有积食:黄芪+麦芽、神曲、山楂

(2)搭配“补”的药材,既补又固,不怕泄:

①气虚严重:黄芪+五味子、人参、山药、山茱萸

②阳虚:黄芪+肉桂、桂枝、干姜

③血虚:黄芪+当归、红枣、枸杞

 

黄芪食用忌讳

《医学入门》记载:“苍黑气盛者禁用,表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本草疏经》也记载:“胸膈气闷,肠胃有积滞者勿用;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甚,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忌之。”故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疮痈毒盛者,均不宜使用。

表实邪盛,感冒人群不能吃,否则会影响感冒或发热症状的缓解

肠胃积滞人群不能吃黄芪,否则会加重积滞,因黄芪有内塞,补足的作用,严重者会引起腹痛等不适症状

阳盛阴虚火旺的人群不能吃黄芪,是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容易助火产热,对于阴虚火旺的人长期服用黄芪,就会助热,从而伤阴动血,加重阴虚火旺症状

湿热、热毒炽盛人群,如果服用黄芪容易滞邪,导致病情加重。

肝火旺盛人群,痘疮,炎症人群,吃黄芪是火上添油,助火产热,肝火更旺,不利于痘疮愈合,也不利于炎症的发散和小退。

此外,怀孕后期吃黄芪,可能造成胎儿过大,导致滑胎或者生产不顺利;处于经期的女性服用黄芪,会加速经血的排泄,从而导致机体的营养元素的流失。

 

注意事项:

1.黄芪不宜与降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

2.黄芪不宜与强心苷药物合用,药效累加,增加毒性。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视频号
抖音号
官方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账号

了解更多信息